图片新闻

何祖华:四十春秋扎根祖国大地 抗病救稻守护百姓食粮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第九期报国讲坛在上海举行

来源:   |  发布时间:2024-04-12

20244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第九期“报国讲坛”在上海开讲。本次讲坛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分党组、沪区党委主办,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党委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研究员何祖华以《结合国家农业发展需求 做好做实科研本职工作》为题做分享报告。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分党组副书记胡金波及党员骨干代表、一线科技工作者代表和研究生代表300余人参加本期报国讲坛。讲坛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分党组成员王燕主持。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主任张余做致辞讲话。他回顾了中心的历史发展脉络、科研特色与聚焦方向,并介绍了何祖华院士的科研成果与事迹。何祖华是我国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和遗传学家,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投身水稻抗病、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四十余年,带领团队找到了目前最抗稻瘟病的超级基因,揭示了广谱抗病免疫代谢调控网络,助力育种家培育出稳定抗病的水稻新品种,为我国作物育种做出重要贡献,在作物抗病理论与育种应用领域塑造了一张“中国名片”。他曾入选中国科学院2022年“感动人物”,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等荣誉。

报告中,何祖华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他表示,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但也面临原始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少等问题。他指出,病虫害防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难题,也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正是希望能够助力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跻身农业强国之列,何祖华毅然选择了植物病理与抗病育种作为人生奋斗方向。

何祖华回顾了他的学术生涯。四十年来,学农又爱农的他,带领团队扎根海南、浙江、上海等地的田间地头,重点关注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和白叶枯病等病害,“上山下乡”考察种质资源。经过不断试验探索,终于在水稻抗病育种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作物广谱抗病机制与抗病育种新理论与技术。他认为,基础研究要与应用相结合,久久为功。他带领团队挖掘的Pigm基因已被广泛用于水稻抗病育种与生产,抗病品种累计推广面积已超4500万亩,让科技成果真正惠及亿万百姓。

谈到未来的研究方向时,何祖华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水稻病害问题仍然严峻。他的团队将继续深入研究,希望攻克稻曲病抗病育种瓶颈,探索新的植物免疫理论与分子育种技术,开展异源多倍体水稻新物种的从头创制等工作,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问题提供新的科技解决方案。

何祖华还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上海分院院长胡金波为何祖华颁发“报国讲坛”纪念牌。胡金波在讲话中表示,何祖华院士以国家需求为奋斗目标,“干一行,爱一行”, 40年如一日,“一脚稻田,一脚科研”,不盲目追求“短平快”的成果,在冷板凳上铸就水稻“抗癌”屏障,把成果写在了祖国大地上。他号召大家向何祖华院士学习,传承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特征的科学家精神。他强调,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为“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贡献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应有的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国和建院75周年。

报国讲坛”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推出的“讲述身边科学家故事”的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精品讲坛,旨在进一步传承好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让“身边人”讲述“身边事”、以“身边事”激励“身边人”。迄今为止,“报国讲坛”已成功举办9期,有9位知名科学家分享了科学人生和自己的科学观,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学子不忘科技报国的初心和使命,勇攀科技高峰。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