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孟民先生1931年1月出生于浙江临海,1949年6月考入浙江大学药学系。因院系调整,于1952年4月转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学院)药学系。1953年毕业,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所工作,1956年至1960年师从沈善炯先生攻读研究生。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历任中国科学院第六、七届生物学部副主任,国家“863”生物工程领域第一主题专家组组长等。在此期间,洪先生曾获得1982年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1986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999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奖项。洪先生于1985年,1989年分别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洪孟民先生早年曾参加金霉菌生理与生化研究,为金霉素的高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阐明了芽孢杆菌属细菌氮同化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后,他带领研究团队分离了两种新的带抗药基因的转座子,鉴定了其分子结构、变异机理与转座方式。从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克隆了K88与K99两种伞毛抗原基因,成功研制了高效防治仔猪黄痢病的基因工程菌株, 在我国预防仔猪黄痢病中得到广泛使用,效果显著。这项工作成为遗传工程技术应用于我国兽医免疫学的重要开端。其相关研究还证明细胞质雄性不育水稻线粒体中存在双链RNA分子,将玉米转座因子Ac/Ds系统引入水稻,证明该转座系统可在水稻细胞中转座。他在国际上最早报道了水稻中负责胚乳直链淀粉合成的蜡质基因的全序列和结构图谱,最早阐述了蜡质基因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的分子机理。他的开创性工作推动了作物遗传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为作物品质改良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洪孟民先生具有敏锐的战略眼光,积极面向国家需求,活跃在科学前沿,他善于把握学科发展机机遇,率先在植物生理研究所开展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并带领遗传因子研究团队致力于水稻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为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主导或参与了我国农学、遗传学和植物学等生物学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多项国家重大研究计划的制定,为我国分子遗传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洪孟民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著名学者,他潜心科研,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科学事业。他在患病期间仍然坚持阅读文献资料、指导青年科研人员的研究工作,直至弥留之际,他还念念不忘研究生的科研进展。
洪孟民先生为人正直,胸怀坦荡,严以律己,平易近人,关爱后生,他以严谨的学风和高尚的人格培育了一批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