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博连读生、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具有进取、创新、唯实、协同的品德和健康的身心条件。
2、以学术伦理为基础,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科学精神,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国家科学梯队的接班人、社会发展与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专业与研究方向
1、专业:遗传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
2、研究方向:在上述六个专业之下,研究生培养以本单位各个课题组的研究内容为其研究方向,具体内容可参照本单位各研究组介绍(参照最新网页信息列示)。
三、学习年限
研究生学习年限实行弹性学制。硕-博连读研究生不短于五年,最长不超过七年;博士研究生不短于三年,最长不超过五年。如有特别情形必须延长,则由导师指导小组不少于3人共同提出延期的建议,于5月初或11月初提交中心学位委员会议审议备案。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实行由导师负责,结合导师指导小组配合指导的培养机制。导师指导小组由导师与其他2-3名有关专家组成。研究生部对研究生学习期间的管理、课题研究、生活和思想政治等各方面和过程进行协调和帮助。
2、导师指导小组应以各种形式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和科研工作,并与研究生培养的各环节相结合。
导师指导小组必须参与的工作:
A.硕博、博士二年级第一学期,同时完成开题报告及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进行第一次导师指导小组会议。
B.硕博二年级第二学期,完成转博报告;进行第二次导师指导小组会议。
C.硕博四年级结束前、博士三年级结束前,同时完成生命科学文献综述及中期考核。
生命科学文献综述不得与本领域及论文内容直接相关,以扩展学生科研知识面;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以本领域为主,以加强学生对本领域的深层次认识。综述报告有(1)综述内容撰写以及(2)口头报告两个内容。综述撰写(含生命科学文献综述和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必须包括2000到3000字的引言,以及30篇或以上的参考文献。学生在学期间,在国内核心刊物或国际期刊以第一作者或是以责任作者发表综述文章,依照实际内容决定代替生命科学文献综述或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并直接由导师指导小组评分。综述报告必须得到2/3以上评审通过才算合格,不合格者可以在同一年内重新完成撰写及报告。第二次仍不合格者,当年内不得再做报告,必须一年后重新完成。
3、硕-博连读生在入学后,转博之前的任何时间内可以提出一次转换课题组的要求。需中心内有课题组愿意接受该学生,原则上不鼓励原属课题组干预学生转换的要求。转换课题组的学生及接受该学生的课题组没有承担任何培养费或是其它费用的责任;相关课题组也不得提出任何费用赔偿问题。转换课题组的学生,由于课题改变,必须于半年至一年内重新做一次开题报告,并于次年完成转博。
4、研究生入学后,若发生不适合继续培养的情况,当由学生或是导师任何一方即时提出,请导师指导小组共同讨论该研究生的培养问题,以有利于该研究生及早适应研究环境以及培养训练。若学生或是导师任何一方提出结束研究生培养,则由导师指导小组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具体建议。由于学生不适合继续培养原因很多,建议不再要求该生退还培养费。
五、课程体系及学分
1、课程分三种:公共学位必修课、专业学位必修课和专业学位选修课。
2、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硕博连读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43学分(包括必修环节5学分);博士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14学分(包括必修环节5学分)。注:2019年课程具体内容见下,可以随学科发展和研究生教育需求而改进。
3、入学后第一学期,要求在2-3个实验室轮转,每个实验室2个月左右,提交轮转实习报告,轮转后通过学生导师双向选择确定导师。
开课单位 |
课程内容 |
学时 |
学分 |
备注 |
上海教育基地 |
硕士英语 |
72 |
3 |
公共 必修 |
博士英语 |
72 |
2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36 |
1 | ||
人文系列讲座 |
20 |
1 |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72 |
2 | ||
生命信息学 |
60 |
3 |
公共 选修 | |
情报检索 |
24 |
1 | ||
日语(二外) |
120 |
2 | ||
德语(二外) |
120 |
2 | ||
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
生物医学统计学 |
64 |
3 |
专业 必修 |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 |
分子生物学 |
150 |
5 | |
细胞生物学 |
150 |
5 | ||
脑智卓越中心 |
实验生物学 |
120 |
5 |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
104 |
5 | |
现代昆虫学* |
60 |
3 | ||
微生物系统与合成工程生物学* |
60 |
3 | ||
实验室轮转 |
一学期 |
5 | ||
生命科学文献综述 |
/ |
4 | ||
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 |
/ |
4 | ||
现代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
20 |
1 | ||
逆境生物学 |
60 |
3 | ||
植物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工程* |
20 |
1 | ||
分子细胞卓越中心 |
发育生物学 |
60 |
3 |
专业选修 |
脑智卓越中心 |
神经生物学 |
128 |
6 | |
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
免疫学 |
60 |
3 | |
营养与生理 |
60 |
3 | ||
运筹学 |
68 |
3 | ||
生物信息学与算法 |
60 |
3 | ||
系统论 |
68 |
3 | ||
遗传与进化 |
60 |
3 | ||
巴斯德所 |
基础病毒学 |
68 |
3 |
注:*为隔年开课
六、培养环节及要求
培养环节包括开题报告(2学分)与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4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与生命科学文献综述(3学分)、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1学分)。
1、开题报告与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
紧密结合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与开题报告,发挥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对于学生开题的积极意义。研究生必须调研、查阅中外文献,了解本学科或本研究方向国内外研究进展,确定研究内容,同时完成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与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阐明本研究领域的历史、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等全面性的问题,为开题报告提供一个铺垫基础。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预期成果、论文工作时间安排等。导师以及导师指导小组必须参与研究生的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与开题报告,形式不拘,导师指导小组针对其内容、思路、实验设计、问题等多层次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导师参与辅导问题的答复。在完成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综述与开题报告后,分别在研究室及研究生部备案。
2、转博考核:
在论文研究工作开展一阶段后,研究生对课程学习、课题进展及进一步的打算做汇报,由多位研究员组成的转博考核小组综合导师意见,做出转博、延后转博或转为硕士培养的建议。转博报告应包括课题进展情况,取得的进步和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设想等,并做出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的计划,预计可能获得的研究成果,说明其意义。
3、中期考核与生命科学文献综述:
在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中期,由导师指导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研究方案及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精力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中期考核的内容与形式包括(1)导师指导小组针对生命科学文献综述的内容进行深度提问,以考核学生知识面以及独立思考能力;(2)学生向导师指导小组汇报4年(或3年)来的工作进展,遇到的问题等,与导师指导小组深度交流。由于研究生在这个阶段,已经进入实验室多年,有一定的科学训练与基础。建议在此同时进行生命科学文献综述报告。生命科学文献综述报告的内容主要包含非本领域的科研进展,借以达到拓宽研究生训练过程中掌握多层面基础知识的目的。由导师指导小组评分、提问、建议,以训练研究生独立做好学术报告的能力。
4、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
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课题组的学术讨论会和国内外的各类学术活动,鼓励参加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A.研究生每学期必须经常听取学术报告,在学期间听取报告次数不少于10次。
B.研究生必须于在学期间参加至少一次正式的国内、国际的学术研讨会,并于该会议上至少发表一篇会议摘要,相关会议费用由所属课题组承担。
C.研究生在学期间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普宣传、公益活动、社会考察、调查活动等形式。
七、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提出学位申请的学生必须通过以下审核程序:(1)通过学位课程要求,获得规定的学分;(2)研究生必须于在学期间参加至少一次正式的国内、国际的学术研讨会,并于该会议上至少发表一篇会议摘要或者墙报或者进行报告;(3)符合学位论文撰写要求;(4)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1、研究生递交答辩申请,需由导师同意,如果导师认为学生所受的训练不完整,有权不同意学生的答辩申请。此时如学生与导师意见存在分歧,可由导师指导小组开会决定。
2、学位论文要求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以体现出研究生所受的必要训练,包括:科研独立性、完整性、系统性、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性,最后能够以文字、图表形式整理、归纳及表达。学位论文的综述部分应在充分参阅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主要文献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对论文立题依据加以透彻的阐述。对于数人合作研究的项目,可能无法单独撰写论文以体现出科研独立性,而论文撰写将会受限于所承担的部分,则该论文在其它章节中必需至少有一章节为独立完成的完整课题,以体现学生所受到上述的完整教育及训练。严禁剽窃他人成果,一旦发现,导师及学生共同承担相关责任。
3、学位论文的撰写要求见《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位论文撰写规定》。
4、研究生学位论文经过导师初步审核同意后递交送审,审核包括对论文内容的数据、图表、以及论述的真实性表示认可,并且学生、导师签名以示文责。
5、深化学位论文审核,学位论文审核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预审(盲审),预审由5位专家(所外必须有二位)进行双盲评议(论文不显示毕业申请人及其课题组的任何信息;提交审核的课题组不知道论文由谁审核),并填写预审意见书。五份预审意见中,如有二位或二位以上评委提出建议不予答辩,则预审未获通过,该研究生可以选择6个月以后再次提出答辩申请(注:如遇研究生已到达学籍年限,可申请转为硕士答辩。博士学位答辩申请最多两次,第二次答辩申请没有通过,不授予博士学位,该研究生可选择申请硕士学位答辩)。导师可以提出预审专家建议名单和答辩委员会建议名单。同时加强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库的建立,在已有的专家库基础上,多增加外单位专家名单。特别是昆虫与微生物需要增加具有代表性、多样性的专家名单。论文盲审时,可以聘请国外华人专家评阅。预审通过后,进入第二部分论文正式评审阶段。正式评审阶段送审的论文,需要导师同意定稿后交正式装订版论文(即学生签字,导师审核签字)。
6、答辩前研究生正式装订版学位论文需要经导师审核认可,提前送达导师、所有答辩评委,答辩委员会委员及时填写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统一制作的论文评阅意见书。
7、论文答辩程序包括答辩人报告(35-45分钟)、委员提问(不短于60分钟)、导师补充回答,以及主席宣布答辩结果等环节。
8、答辩中如有提出修改或完善建议,学位论文必需完成所提出的修改意见后再交付装订、归档。学位申请人应准确填写学位授予信息库的有关内容。
9、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应参照所学位授予标准,对学位申请者的情况进行全面审核,出席会议的人数不应少于全体委员2/3以上(含2/3)。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获得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成员1/2以上票数,才能做出拟授予学位的决定,并上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进行审核,审核通过者再上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终审。
八、附则
培养方案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通过,并报上级部门备案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