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奇妙的生态世界”科普实践活动

  2020年9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年品牌文化建设项目支持,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昆虫博物馆)主办的“春分工程·青少年科普专项行动——‘奇妙的生态世界’科普实践活动”走进了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浦江青少年活动中心,为同学们带去了一场别样的探究体验活动。

  在我国的古代,人们就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利用艾草、驱蚊草、薰衣草等芳香植物趋避蚊虫的方法。在现代,人们对芳香植物的驱蚊产品更是趋之若鹜。我们生活中那么多的芳香植物,到底哪些有驱蚊效果呢?科学家们又是如何去界定芳香植物的驱蚊效果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浦江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同学们在上海昆虫博物馆老师的带领下,切身体验了芳香植物驱蚊产品筛选的探究过程。整个探究体验分为“药液提取”和“效果测试”两个部分。在药液提取部分,同学们需要考虑选取植物的哪个部分进行“药液提取”、需要考虑选取的植物部位的量、需要考虑是否需要加入其它溶液以及加入的量等等问题,并自行设计研磨和分离药液提取的整个流程。“效果测试”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是最考验胆量的时刻。因为大家需要戴上一只在手背上留有4cm*4cm漏洞的手套,将手伸进了一个装满蚊子的纱网笼。在不知道自己所提取的药液在这个浓度、这个量的情况下是否能驱蚊的时候,面对数以百计的蚊子,大家的心都是忐忑的。但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成果,同学们还是鼓起了勇气,纷纷进行了测试实验。不到一秒钟,同学们看到蚊子纷纷落在手套上,却避开了手套上裸露的那个洞,虽然手背暴露在蚊子面前,它们却视而不见的神奇一幕时,大家都激动不已,甚至还有同学都忍不住高呼“我的有效果、我的有效果,我能自制驱蚊液了……”

  探究过程中,同学们虽然有点害怕,但为了科学,还是接二连三地将手伸进箱子里。有一些小组的药水效果十分良好,蚊子都不敢飞到手背上吸血。但有一些小组的药水效果不是那么好,还是被蚊子咬了一口,却没有任何放弃实验的想法。最终大家筛选出来的芳香植物不论是否对蚊子有趋避作用,光是同学们这种敢于尝试、敢于挑战的精神就是值得我们肯定和点赞的。希望同学们能保持这种科学探究的兴趣与热情,勇于去尝试更多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