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原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 原上海植物生理所 | 原上海昆虫研究所
原上海昆虫研究所
成果名称 | 颁发日期 | 所获奖项 |
用拟除虫菊酯对馆藏图书资料防蛀方法的研究* | 1997 | 文化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蓖麻蚕化性调控及其机理的研究* | 1996 | 河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环氧乙烷遗传毒性的研究* | 1996 | 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西南武陵地区昆虫* | 1996 | 院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
中国虻科的新种研究* | 1995 | 解放军总后勤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云南省丽蝇科的研究* | 1995 |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
有毒有机物环境化学行为及毒理研究* | 1995 | 院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
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研究与应用* | 1995 |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害虫抗性治理模拟系统的研究及其应用 | 1994 | 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云南苹果、梨实蝇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 1994 |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研究* | 1994 | 广东省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 |
中国常见蝇类检索表(第二版) | 1994 | 院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
中国亚热带土壤动物研究 | 1994 | 院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
棉铃虫核多角体病毒新疆株暨苜蓿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 1993 | 新疆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中国昆虫病毒电子显微镜图谱⑤* | 1993 | 院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
昆虫信息素缓释剂型 | 1992 | 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桔园节肢动物生态和害虫综合防治 | 1992 | 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日本松干蚧性信息素生物学及结构鉴定研究* | 1992 |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呋喃丹农药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迁移归宿及其生物效应 | 1992 | 院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
上海地区主要蔬菜害虫抗药性及其对策 | 1991 | 市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日本松干蚧性信息素研究 | 1991 | 院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
转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的烟草及其抗虫性研究* | 1991 | 院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
我国棉花、水稻、蔬菜和果树主要害虫抗性及其对策研究* | 1991 | 院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二)国家标准GB8321.1-2-87* | 1990 |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中国经济昆虫志:花蝇科 | 1989 | 院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
三化螟性信息素的研究 | 1989 | 院自然科学奖 三等奖 |
尖音库蚊种团对马拉硫磷等有机磷抗性及其对策研究 | 1989 | 院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杨树透翅蛾性信息素的研究及其应用 | 1988 | 市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球型芽胞杆菌开发研究 | 1988 | 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七种病媒蚊种对拟除虫菊酯抗性分布及防治对策研究 | 1988 | 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中国科学院西文连续出版物联合目录系统* | 1988 | 院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棉虫种群动态及其综合防治研究* | 1988 |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应用杆状病毒防治雪毒蛾的研究* | 1987 |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黄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 1987 |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苏云金杆菌血清14型开发研究 | 1987 | 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抗敌百虫淡色库蚊防治对策 | 1987 | 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云南省蚊类抗药性调查 | 1987 | 卫生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呋喃丹等19种新农药在11种作物上32项残留动态研究及安全使用指南的制定* | 1987 | 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棉红铃虫性信息素合成工艺和防治应用研究 | 1987 | 院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淡色库蚊对拟除虫菊酯抗性的研究 | 1987 | 院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单食性昆虫三化螟人工饲料的研究 | 1987 | 院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原尾虫系统分类的研究 | 1987 | 国家自然科学奖 二等奖 |
黄浦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研究* | 1987 | 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 |
木蠹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研究 | 1986 | 林业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原尾虫系统分类的研究 | 1986 | 院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
建立鳞翅目昆虫连续细胞系与杆状病毒体系的研究 | 1986 | 院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棉红铃虫性信息素测报诱芯剂型的开发研究 | 1986 | 院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棉虫种群动态及综合防治研究* | 1986 | 院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
青藏高原隆起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影响的综合研究* | 1986 | 院科技进步奖 特等奖 |
不同地理株中华按蚊同功酶和糖、脂、蛋白质的比较研究* | 1985 | 江苏省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京津渤地区环境综合研究* | 1985 | 国家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利用信息素防治白杨透翅蛾的研究* | 1984 | 林业部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1605煤渣颗粒剂防治玉米螟研究* | 1984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二等奖 |
有机污染物统一分析方法* | 1984 |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 1982 | 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一等奖 |
乐果对柞蚕和饰腹寄蝇的选择毒性 | 1982 | 院科技成果奖 二等奖 |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 1982 | 国家科技进步奖 三等奖 |
ZKS循环水 | 1981 | 市重大科技奖 三等奖 |
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有效药剂灭蚕蝇一号及灭蚕蝇三号* | 1981 | 国家发明奖 一等奖 |
LG-1型临界干燥仪 | 1980 | 市科技进步奖 |
惊纹地老虎幼虫颗粒体病毒 | 1980 | 农垦部科技成果奖 二等奖 |
柞蚕饰腹寄蝇的研究* | 1980 | 农业部技术改进奖 一等奖 |
棉红铃虫性诱剂的合成* | 1980 | 院科技成果奖 一等奖 |
棉红铃虫性引诱剂的合成及其应用于测报的剂型* | 1980 | 国家发明奖 三等奖 |
螟卵啮小蜂产卵活性物质的研究 | 1979 | 院科技成果奖 四等奖 |
大尺蠖杆状病毒粒子的观察 | 1979 | 院科技成果奖 四等奖 |
蚕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形成机制和激素调节控制研究 | 1979 | 院科技成果奖 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