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博物馆临时展厅布展完成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新的临时展厅完成布展,即将对外开放。
上海昆虫博物馆的前身是由法国神父韩伯禄(P. Heude)1868年筹建的震旦博物馆(Musee Heude)昆虫部,1883年在徐家汇天主教堂内建成,1931年迁入重庆南路震旦博物馆。1953年该馆归属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2002年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组建为上海昆虫博物馆。经过长期的艰苦创业和不断发展,现已形成集科研、人才培养、科普展览于一体的科学基地。本馆收藏昆虫标本100多万号,包括模式标本1000余种及一大批濒危珍稀昆虫标本,收藏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我国大型的专业昆虫馆之一,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专业性昆虫标本收藏馆,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和知名度。
本馆在科普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先后获得“上海市科学教育普及基地”、“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以及“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2001-2002年还被评为上海市科普基地联合会先进单位。
目前,上海昆虫博物馆临时展厅的内容主要包括:本馆的历史、昆虫的基本形态、昆虫的多样性、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文化艺术和世界名蝶等。采用实物标本、文字、图片、模型以及多媒体等展示方式,向市民和学生进行昆虫科学知识的普及。在展厅中你可以看到地球上最大的昆虫-竹节虫,也可以看到被胡蜂咬穿的3毫米厚的铝板,以及生活在丛林中的白色蟑螂,还有重要的建筑害虫-白蚁的皇宫等等。吸引观众的还有用几百只蝴蝶翅膀粘贴起来的艺术珍品-大型蝶翅画。在神秘的亚马逊森林里生活着许多闪着蓝色光泽的美丽蝴蝶,原始部落的人们将它们的翅膀收集起来,按照一定的图案拼装在一起,作为图腾供奉在家中,保佑全家大小平安健康。在展厅中,观众还可以通过电视走进神奇的昆虫世界,了解大自然的奥秘。博物馆还向中、小学生开设了昆虫知识的课外学堂,通过电脑投影和深入浅出地现场讲解进行课外教育。
新的机遇,新的起点,新的挑战。新的机遇造就了新的起点,也意味着新的挑战,博物馆全馆工作人员有信心,也有能力奉献给社会一个更具现代化、专业化的科普基地,使上海昆虫博物馆在国内外产生更大的影响,为普及昆虫学知识、保护环境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上海市科普工作的振兴和我国昆虫学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