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类新药“注射用重组葡激酶”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5月11日,科技部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我国新药研制获得重大进展: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药“注射用重组葡激酶”和癌症治疗药“重组人源化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先后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吉林省副省长李斌等领导出席了新闻发布会并讲话。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生物医药处副处长王丽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甘荣兴,重组葡激酶主要研制人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家驯研究员以及研究所有关领导参加了发布会。
     刘燕华指出,创新药物重大专项瞄准新药研发的关键技术环节,注重新药自主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努力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特色的新药创新平台与研发体系,建立了新药筛选、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等9类技术平台,部分平台研究工作已与国际接轨,我国创新药物研发体系与技术平台已初步形成,新药创制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世界致死人数最多的常见病,由血栓导致的急性心肌梗塞及其并发症是心脑血管疾病中最危险的病种。在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中,尿激酶(Uk)和重组链激酶(r-Sk)价格便宜,但溶栓效果较差;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具有纤维蛋白特异性,再通率高,但在血液中的半衰期短,用量大,价格昂贵。因此,急需寻找适合我国国情、安全、高效、廉价的溶栓药物。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原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与合作企业一起,联合全国30多家科研单位、大学和医院,通过150多名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研制成了溶栓速度快、安全性好、特异性高、价格低廉的急性心肌梗塞溶栓药——注射用重组葡激酶。生产车间今年2月通过了国家GMP认证,是国际上第一个注册和批准生产的葡激酶类溶血栓药物,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进入规模生产阶段。
    (司胜利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