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讲坛--组蛋白变体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
10月28日下午,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主办的第六十一期“第一作者讲坛”在中科大厦一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植生生态所方玉达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史蕾蕾同学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组蛋白变体介导的表观遗传调控-四个氨基酸介导了拟南芥中含组蛋白H3.3的核小体的组装和去组装”的精彩报告。
组蛋白变体嵌入核小体形成了结构和功能各异的核小体,在生物体表观遗传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组蛋白H3家族包括H3.1、H3.3和着丝粒特异的CenH3,它们在从果蝇到人类和植物中都非常保守。H3.3主要通过与一些分子伴侣如HIRA、DAXX、ATRX以及DEK等作用从而代替H3.1与转录活化的染色质结合,在生殖细胞的发育、表观遗传记忆和染色质重塑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拟南芥组蛋白H3.3与H3.1只有四个氨基酸的不同,分别是N-端的31和41位以及组蛋白核心区的87和90位。史蕾蕾同学在方玉达研究员指导下,通过对拟南芥组蛋白H3.3和H3.1及它们的突变蛋白在核仁rDNA上精细的细胞生物学动态分析,提出和证实了这样一个模型:即处于组蛋白H3.3核心区域的87位和90位氨基酸介导了核小体的组装,而位于N端的31位和41位氨基酸则介导了核小体的去组装。由于组蛋白变体H3.3及其相关的核小体在不同生物体中的高度保守性,因此该结果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其相关研究论文已于2011年6月13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并获得了广泛关注。
在报告中,史蕾蕾同学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的工作成果,为大家揭开了她在生物学研究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并与在场的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课题选择,实验技术的掌握,交流的重要性,信息资源的利用以及对待课题的态度等问题上的相关经验和看法。方玉达研究员在之后的总结中对史蕾蕾同学的相关工作及其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并从一位博士生导师的角度和同学们就选题,实验和生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与钦佩。在场的同学们认真聆听了报告,并积极踊跃参与提问和讨论,提出了很多观点和想法。本次报告引发了大家的普遍共鸣和广泛交流,也相信此次报告,会对同学们在今后的科研工作和个人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相信大家在生科院的大家庭中,在导师悉心的指导下,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更创辉煌!(刘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