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山组织“自然杂交与生物多样性”论文专辑出版
自然杂交是物种演化和形成的重要方式,自然杂交种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由于缺少对自然杂交物种形成的深入研究,自然杂交种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组成中的黑箱,模糊了物种之间的界限,长期困扰着分类学家。2017年6月,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筹划和组织,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科研人员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组织的“自然杂交与生物”专辑在《生物多样性》期刊集中发表,这是中国科研人员首次在自然杂交与生物多样性领域中集体发声。
该专辑共收录编者按、综述、研究报告和保护论坛论文共13篇,内容包括自然杂交与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多个实际研究案例,并对自然杂交种的保护生物学问题进行了探讨。上海辰山植物园科研中心多个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参与了该项工作,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集中贡献在该专辑中,魏宇昆等撰写的《同域分布共享传粉者的鼠尾草属植物的生殖隔离》、田代科等撰写的《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自然杂交发生及其特点》、舒江平等撰写的《基于系统基因组学分析揭示早期陆生植物的复杂网状进化关系》、商辉等撰写的《自然杂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四篇论文被该专辑收录。《生物多样性》杂志编委、辰山中心科研人员严岳鸿等联合其他组织者为本专辑撰写了编者按《自然杂交:生物多样性的梦魇还是盛宴?》,呼吁更多国人关注中国生物多样性中的自然杂交问题。
《生物多样性》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等单位主办,是中国生物学领域公认的高水平学术刊物,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被多次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根据中国科技信息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生物多样性》影响因子在生物学基础学科类期刊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