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的多样性”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2019年暑期学校成功举行

      7月9日至7月1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2019年“探索生命的多样性”暑期学校顺利举办。本届暑期学校吸引了国内高校的众多优秀大学生报名,经过筛选,最终来自全国33所大学80名优秀学子成功参加了暑期学校。

     7月9日下午,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班仪式在枫林园区2号楼一楼报告厅正式拉开序幕。所长助理王佳伟研究员首先代表研究所对学员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王佳伟从历史传承、学科布局、科研队伍、平台设施以及代表性科研成果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研究所的整体情况与在植物、微生物、昆虫科学研究领域具备的世界一流的科研能力。同时,王佳伟还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本单位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包括国际视野的课程体系、规范严格的培养体系、有力的奖助医疗保障和健全的成长通道等。最后,王佳伟鼓励同学们要有一颗科学家们的心,在科研中能保持热情、不忘初心、实事求是、追求真我。

      为了让学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科研,研究所邀请了7位优秀导师为学员们带来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专业学术报告。陈晓亚院士作为首位开讲人,为学员们作了“植物代谢与健康生活”的报告,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鼓励同学们要谨记有志者事竟成,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刘宏涛研究员作了“植物的‘眼睛’”的报告,深入浅出地向学员们介绍了植物中也存在着感受光的“眼睛”;黄勇平研究员作了“工业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昆虫科学”的报告,并详细介绍了黑水虻的现实研究价值;毛颖波研究员作了“植物与昆虫的军备竞赛”的报告,阐述了植物与昆虫间相互适应的关系;覃重军研究员作了“人造单染色体真核酵母”的报告,从自身科研经历出发,鼓励同学们在科研中要大胆猜想,理性设计,精确实施;杨晟研究员作了“合成生物学让世界更美好”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绿色发展和新药开发等多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徐麟研究员作了“再生生物学——‘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生存策略”的报告,带领同学们感受到生命体的强大与神奇。报告结束后,学员们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踊跃提问,纷纷表示从老师们的报告中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感受到了老师们强烈的科研热情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此外,通过组织安排研究组介绍、实验室体验、昆虫馆参观、人工气候室参观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参观,结合与各研究组导师、高年级学生的面对面交流,让学员们零距离地感受和体验科研生活,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科研兴趣。同时,还安排了夜游浦江的活动,让学员们走近黄浦江,近距离观赏绚烂的夜景,感受上海的魅力。

      7月16日上午,暑期学校结业仪式在枫林园区2号楼一楼报告厅举行,王四宝研究员、晁代印研究员、研究生部王晴主任和所长助理王佳伟研究员出席了结业仪式并致辞。王四宝研究员首先感谢和欢迎同学们选择我们研究所,并建议同学们在今后的研究生生涯中要尽快转变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正确面对挫折,懂得主动与导师和同学沟通交流,做到学有所长。晁代印研究员谈到研究所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同学们的到来为研究所注入了新鲜血液,并希望同学们能勤奋努力,奋斗出自己的未来。研究生部的王晴老师指出举办暑期学校的初衷是为了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和认识研究所,并能收获知识,得到自我提高,希望暑期学校能成为同学们人生中一段美好的旅程, 通过学习和体验同学们能坚持对科研的热爱,在未来走得更高更远。最后,王佳伟研究员总结发言,他指出中国近几十年的发展非常迅猛,同学们应该庆幸生活在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机会,实现理想,并期待同学们在未来能加入研究所,一同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而奋斗。同时,各组学员代表也纷纷上台表达了参加本届暑期学校的心得感悟,对研究所提供的平台和老师们给予的关心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通过丰富的课程学习和充实的参观实践开拓了视野,学到了知识,收获了友谊。最后,各组学员们分别进行了文艺演出,在悠扬的歌声和开怀的笑声中,暑期学校结业仪式圆满落下帷幕。

     暑期学校为热爱科研的同学们不仅搭建了一个走近科学,接触科研,零距离地探索生命的多样性的平台,也提供了一个认识自己、展现自我、收获友情的机会。暑期学校虽然结束了,但是友谊不会散,青春不会散,梦想不会散。我们在这里,期待大家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