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生物信息流的解码与操控”中期总结交流会顺利召开
2023年12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生物信息流的解码与操控”中期总结交流会在上海召开。陈晓亚院士、张克勤院士、康振生院士、周俭民研究员、何光存教授、王源超教授、陈学新教授等7位专家,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何祖华院士、康乐院士、万建民院士、孙江华研究员、王二涛研究员等30余位项目团队骨干成员参会。会议由项目负责人何祖华主持,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处费明钰副处长和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副主任王佳伟研究员在会上致辞。
王佳伟在致辞中首先感谢了基金委对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的支持,目前中心承担2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未来作物分子设计”和“生物信息流的解码与操控”。何祖华研究员承担的“生物信息流的解码与操控”面向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战略需求,紧密围绕“作物―病原菌―害虫互作”的核心科学问题,研究“跨界生物信息流”在植物病虫害爆发成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展颠覆性的通用生物技术和精准、绿色的病虫害防控技术。项目实施至今已经取得有显示度的多项原创性成果,打造形成了一支杰出的人才团队,康乐院士被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并荣获国际化学生态学会西弗斯坦-西蒙尼奖,这是该奖从1995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科学家,项目负责人何祖华研究员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团队成员多次受邀在Annual Review、Current Opinion等系列学术期刊发表综述论文,在国际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力。中心将继续加强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保障和支持工作,在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成果转化上给予更多支持。本次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建议,将促进项目团队深入交流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产生更多高质量原创成果,引领学科发展。
基础研究处费明钰副处长在致辞中提到,在党中央“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体思想指导下,为加强上海基础科学研究和关键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上海与全球创新网络交流融合,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提升上海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上海市正在加速基础研究领域全链条、一体化布局。根据基础科学组织规律,拓展多渠道资金投入,打造高水平主体建设,构筑从前沿成果到技术转化应用的快速通道。本项目“生物信息流的解码与操控”在上海的落地实施,为上海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源头活水,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也体现了高水平团队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引领性作用。
项目负责人何祖华介绍了项目的目标意义、核心研究内容以及中期工作进展,四位项目组成员分别对各自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在听取项目组汇报和深入讨论的基础上,对项目取得的进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项目切入点好,起点高,完成度高。“跨界信息流”的概念把植保的内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产生的新理论有望应用于作物病虫害的系统性防控。并建议充分发挥基础科学中心跨学科互补的优势,加强各学科团队间的沟通与合作,系统解析生物信息流在不同生态位、不同生物系统之间的跨界流动机制,利用对信息流的操控,包括信息阻断、信息模拟等应用于颠覆性绿色生物防控技术的研发。建议信息流操控的前瞻性解决方法突出“病虫害未发先防”的理念。建议加强项目与国家重大项目或者重大研究计划的衔接,进一步通过参与国际会议提升项目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全力打造信息流解码和操控的原始策源地。建议项目重视交叉合作,打造理论体系和亮点成果,突出应用成果推广,引领国际基础科学前沿和病虫害防控新技术。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