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组(尹文英)

研究组长:尹文英 院士/研究员
 
尹文英,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1947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央大学生物系。1963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工作。建国初期从事鱼病研究,是我国鱼病学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从60年代初至今,对我国原尾目昆虫的分类、区系、形态、生态、胚后发育和精子超微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找出了新证据,提出了原尾目昆虫系统发生新概念,并制定了新的原尾目分类体系。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和专著180余篇,主编专著6本。许多研究成果已被国外有关学者广泛采用和评价。于1986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94年获中科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其他国家和院部级奖共9项。1998年度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研究方向:
重点对中国原尾虫、跳虫和双尾虫的种类、区系、形态、生态、胚后发育和精子超微结构等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综合利用不同分子标记进行分子系统学研究,并结合发育生物学研究方法,探讨原尾纲、双尾纲和弹尾纲的系统进化关系,及其在节肢动物中的系统发生地位;调查城市园林绿地中土壤昆虫群落动态,建立污染土壤中快速、简捷的生物毒理检测方法,为土壤质量评估提供指导。
 
研究队伍:
工作人员:黄聘望

研究进展:
(1)俄罗斯远东地区原尾虫的系统分类和生物地理学研究
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了全面的原尾虫种类调查,发现25种原尾虫,其中3个新种(Baculentulus krabbensis, Fjellbergella lazovskiensisYichunentulus alpatovi),2个新组合(Yichunentulus borealis (Nakamura, 2004),Fjellbergella jilinensis (Wu & Yin, 2007))和13个新记录种。重新编制了FjellbergellaYichunentulus两属的检索表。通过种类比对发现,俄罗斯远东地区未发现世界广布种,这可能与远东地区的人为影响和原尾虫的低扩散能力有关。该工作发表在Zookeys上。
 
(2)低等六足动物血蓝蛋白家族基因系统发生分析
节肢动物血蓝蛋白家族基因在昆虫等节肢动物类群中成功应用于系统发生分析,但低等六足动物中数据匮乏,前人只报道了两个跳虫血蓝蛋白和一个双尾虫储存蛋白基因(Pick & Burmester, 2009)。他们发现与既有昆虫储存蛋白源于1型血蓝蛋白不同,双尾虫储存蛋白源于2型血蓝蛋白,由此提出六足动物储存蛋白至少独立起源两次的假说。我们通过实验和生物信息学手段获取了3种双尾虫的8个储存蛋白,以及3种跳虫的3个血蓝蛋白。通过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构树分析,发现此前报道的双尾虫储存蛋白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和新添加的双尾虫储存蛋白一起与昆虫储存蛋白聚类,并源于1型血蓝蛋白。该结果支持六足动物储存蛋白起源的单系性,提示双尾虫与昆虫的近缘关系,也展示了获取全面的同源序列对分子系统发生定位的重要性。该工作发表在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上。